中新網北京11月25日電 (記者 馬海燕)北京師範大學音樂教育已經一百年了。在音樂這一古老而由年輕的學科百年之際,如何推動原創音樂的發展成為音樂教育界最關心的話題。
  “唱片已死”的大環境下,給影視、動漫配樂成為音樂走進大眾的最重要方式。提及動畫配樂,大家提到的最多的是《濟公》、《三個和尚》、《雪孩子》、《寶蓮燈》等經典之作,近幾年的幾乎沒有,“而且作曲家也未必願意提及給影視配樂是自己的代表作品,他們更願意提及自己的交響樂等‘大製作’。”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姚國強直言。
  “很多時候觀眾看影視劇不大會註意到音樂,最好的音樂配樂就是忽略音樂,讓影視作品成為一個完整的藝術品。”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工程系主任陳強斌說。
  這就造成了一種尷尬:一方面好的音樂人只把給影視配樂當作一個糊口的生計,另一方面缺乏專業人才又讓我們的原創配樂始終缺乏走向世界的能力。
  為《舌尖上的中國》原創配樂的曲作者阿鯤很樂意在名片上印上自己的影視配樂者頭銜。他的工作室已經為150多部影視、動漫、紀錄片甚至廣告、游戲配樂。他說,影響像他這樣的“80後”最多的還是日本動畫片,如《機器貓》、《花仙子》、《聖鬥士星矢》等,很多日本動畫片音樂朗朗上口,國產動畫片音樂對“80後”來說是缺席的。
  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院長李建平說,這一方面有機制問題,另一方面也有人才培養的問題。比如他曾經參與的動畫片《夢裡人》最早的主題曲是定的張韶涵的《隱形的翅膀》,由於版權機制問題電視臺與唱片公司的合作談不下來,最後改成了張含韻的《追夢》。現在用唱片公司有版權的音樂在電視臺已經不是什麼問題,也為原創音樂擴大了生存空間。
  “中國有那麼多音樂,一個是推廣不夠,一個是音樂獨立出來能讓人欣賞的作用還不明顯。我們的動漫創作今後完全可能出現《冰雪奇緣》一類的作品,但首先需要給音樂人機會。”李建平說。
  李建平曾為央視做過多部動畫片。他說,相比從業經驗豐富的人,他更願意跟沒有過業內經驗的年輕人合作,他們拿出來的作品往往讓人超乎你的想象。演唱動畫片《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主題曲的小王菲,2005年唱了《馬蘭花》主題歌的姚貝娜,沒當成動畫片《夢裡人》主題曲的《隱形的翅膀》後來放進了張韶涵的個人專輯里,這些歌手的發展都很好。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系主任高薇華說,近幾年帶著學生的短片去國外參展,如果音樂不是原創,一定不會獲獎,評獎人一定要在片尾看到作者姓名或者授權,才會點點頭。這也讓她和學生們深受觸動,越來越鼓勵學生們在創作中把音樂原創作為重要一點體現出來。
  姚國強認為,現在很多學院開設了音樂錄音專業,這對於音樂專業的學生就業是利好消息。音樂創作也可以網絡互動為媒介,開展大家參與型創作的嘗試。
  藝術教育應該居安思危,順應時代發展的步伐,面向未來。中國的崛起離不開藝術的進步;與外界的交流溝通離不開音樂的傳播。大學音樂教育應當與社會、與實際應用接軌。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周星說,相較於其他藝術專業,音樂教育應該獲得更多關註。(完)  (原標題:北師大紀念音樂教育百年 推動原創成熱議話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qvgirrlgl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